| 成果名稱 | 獲獎時間 | 獎勵名稱 | 獎勵/等級 | 單位/排序 |
| 環形RNA生成和功能機制的研究 | 2023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T細胞免疫的觸發機制 | 2023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環形RNA生成和功能機制的研究 | 2022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RNA調控在精子發生及男性不育中的新功能機制研究 | 2022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獲得性免疫反應的觸發機制研究 | 2022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(周斌) | 2022 | |||
| 動力學驅動的數據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 | 2020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器官發育與再生中細胞起源與命運研究 | 2020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(許琛琦) | 2019 | 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貢獻獎 | ||
| 細胞屬性轉變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| 2018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| 2018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卵子介導細胞重編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| 2017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DNA去甲基化的分子機理及其生物學意義 | 2016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提出基于膽固醇代謝調控的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法 | 2016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揭示胚胎發育過程中關鍵信號通路的表觀遺傳調控機理 | 2016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BMP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的作用機制 | 2014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(惠利?。?/td> | 2014 |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| ||
| DC細胞活化調控與Th細胞分化機制在免疫相關疾病中的研究 | 2013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新的癌癥靶向基因-病毒治療(CTGVT) | 2013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Nudel蛋白在細胞分裂、遷移和胞內運輸中的功能和作用機理 | 2012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樹突狀細胞的活化和輔助性T細胞亞群分化的機制研究及其免疫相關的疾病研究 | 2012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貢獻獎(李勁松) | 2012 |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| ||
| 證實單倍體孤雄干細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傳遞基因修飾的能力 | 2012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和診治的基礎與臨床 | 2011 | 上海市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2 |
| 將小鼠成纖維細胞成功轉化為功能性肝細胞樣細胞 | 2011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揭示Tet雙加氧酶在哺乳動物表觀遺傳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| 2011 |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| ||
| 核糖核酸的結構、功能 | 2009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阿片類藥物信號轉導新機制及其在成癮中的作用 | 2009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2 |
| 亮氨酰-tRNA合成酶對底物的識別 | 2008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精子在附睪中成熟的分子基礎研究 | 2008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與其它細胞信號通路間的對話機制 | 200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精子在附睪中成熟的分子基礎研究 | 2007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與其它細胞信號通路間的對話機制 | 2006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細胞因子神經調節作用的分子機制 | 2006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核糖體失活蛋白與核糖體RNA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2005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活性多肽毒素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2005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家蠶生物反應器生產生物制品的方法 | 2004 | 國家技術發明獎 | 二等獎 | 2 |
| 上海市科技功臣(張永蓮) | 2003 | 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| ||
| 核糖體失活蛋白與核糖體RNA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2003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重組基因工程藥物凝血因子FVIII的研究制與開發 | 2003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空間細胞電融合 | 2003 | 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| 三等獎 | 3 |
|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 | 2002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介導的信號轉導和耐受依賴中的作用 | 2002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2 |
|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 | 2001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介導的信號轉導和耐受成癮中的作用 | 2001 |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2 |
| 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達及動物保護效果評估 | 2001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帕金森病發病機制神經功能顯像及基因治療實驗研究 | 2001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氨基酰-tRNA合成酶及其與相關tRNA的相互作用 | 2001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江浙蝮蛇磷脂酶A2三維結構與功能 | 2000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2 |
|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一省市企業合作獎 | 2000 | 中國科學院與省市企業合作獎 | 一等獎 | 1 |
|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癌細胞生長阻斷的研究 | 2000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氨基酰-tRNA合成酶及其與相關tRNA的相互作用 | 2000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細胞器結構蛋白質組分的研究 | 199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空間細胞電融合技術研究及高空飛行試驗 | 199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3 |
| 具有腫瘤抑制功能的RNA調控元件的發現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 | 1999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與非經血傳播途徑的研究 | 1999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癌胚抗原放免分析、放免顯像和治療的基礎研究 | 1999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蛋白酶抑制劑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99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轉移核糖核酸--結構/功能與合成 | 1999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小鼠ES細胞的誘導分化和TGF-B1對分化的調節 | 1998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巨噬細胞免疫調變和信號轉導研究 | 1998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蛋白酶抑制劑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98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發現白介素-2鎮痛作用、活力中心及其與阿片樣受體結合 | 199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記憶增強肽的信號跨膜轉導和作用機理研究 | 199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轉移核糖核酸--結構、功能與合成 | 199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中藥更春治療更期綜合癥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| 199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發現白介素-2鎮痛、任用活力中心及其與阿片樣受體結合 | 199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 | 1998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3 |
| 兩棲類胚胎表皮的興奮性及興奮性的傳播 | 1997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天花粉蛋白對滋養層細胞專一損傷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| 1997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天花粉蛋白對滋養層細胞專一損傷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| 1997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心肌免疫影像學研究 | 1997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3 |
| DNA和DNA-蛋白質復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 | 199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雄激素對大鼠PSBP基因轉錄的調控研究 | 199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DNA和DNA蛋白質復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 | 199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3 |
| 基因工程人白細胞介素-2的研制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 | 1997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親肝癌抗體的臨床規律和雙功能抗體與基因工程抗體的研究 | 1996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2 |
| 自分子水平研究病毒性心臟病的診斷,發病機理及治療 | 1996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3 |
| 上海河口地區對蝦病毒病病原鑒定及PCR檢測方法 | 1996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動物模型的確立及消除免疫耐受狀態的應用研究 | 1996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基因工程人γ型干擾素的研制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 | 1996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決定分化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| 199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切割有害基因的核酶的設計、性質及作用機制 | 199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人表皮生長因子基因工程實驗室研究 | 1995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HBV增強子II(ENII)的鑒定及其結構與功能的分析 | 1995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遺傳性蛋白基因缺陷的研究 | 1995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高性能紫外檢測儀 | 1995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特異性精子膜蛋白的結構功能及其基因克隆表達 | 1995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2 |
| 桑黃化型萎縮病病原及防治技術體系 | 1995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上海市科技功臣獎(李載平) | 1994 | 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| ||
| DNA和DNA----蛋白質復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 | 199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2 |
| DNA和DNA蛋白質復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 | 199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3 |
| 重組甲肝痘苗病毒VT7HAV-4表達甲肝病毒亞顆粒 | 1994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雄激素對大鼠PSBP基因轉錄的調控研究 | 1993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丙肝病毒肽及其感染相關抗原肽GOR合成和應用 | 1993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DNA化學合成試劑的研制 | 1993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牛生長激素的基因工程研究 | 1993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心鈉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對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治療的研究 | 1993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動物模型的確立及消除免疫耐受狀態的應用研究 | 1993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2 |
| 香菇病毒的鑒定診斷侵染途徑生物學特性和防治綜合研究 | 1993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tRNA和5SRNA結構功能與進化的研究 | 1993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(哺乳動物細胞表達和痘苗表達)的研制和中試 | 1993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2 |
| 高溫DNA順序測定系統的創立 | 1993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夫喃丹農藥在水稻土壤系統中的遷移歸宿及其生物效應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RNA結構功能與進化的研究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膽堿脫氫酶的性質與重組合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我國植物類菌原體病原的研究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蓖麻凝集素(一個糖蛋白)分子寡糖鏈的結構分析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(痘苗表達系統)研制和中試成果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人γ干擾素的基因工程研究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高溫DNA順序測定系統的創立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人天然白細胞介素-2的基因工程研究 | 1992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酵母酸性磷酸酯酶基因上游調控序列的結構與功能 | 1991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胰島素分子與其受體的結合部位 | 1991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科研建設工程規劃面積指標 | 1991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人生長激素基因工程微生物表達系統實驗室研究成果 | 1991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適宜多種哺乳動物細胞株長期培養的無蛋白培養基 | 1991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用新工藝生產水溶性碳二亞胺 | 1991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胰蛋白酶和BowMAN-BIRK型抑制劑復合物系列主體結構 | 1991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家兔個體表達系統的建立 | 199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結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的推廣應用 | 199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單克隆抗體酶聯免疫定性診斷試劑盒 | 1990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國產化掃瞄隧道顯微鏡(STM)及其在DNA結構研究中的應用 | 1990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2 |
| 流產新藥天花粉蛋白的投產及推廣應用 | 1990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渦鞭毛蟲(甲藻)染色體堿性蛋白的研究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2 |
| 線粒體內膜與輔酶Q聯系的脫氫酶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三等獎 | 1 |
| β干擾素的蛋白質工程----β-干擾素結構基因的定向點突變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蛇毒細胞毒素蛋白的結構分析及機理研究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鴨乙型肝炎病毒(DHBV)的發現與研究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反密碼環不參與tRNA和合成酶相互識別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絨毛膜促腺激素(HCG)在家魚催產中的應用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中科院標準(科研檔案工作規范) | 1989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2 |
| 乳癌雌激素受體酶聯雌二醇親和組化檢測法的研究 | 1989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| 1989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| 1989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3 |
| 農作物遺傳操縱新技術----授粉后外源大DNA基因導入植物的生物工程育種技術 | 1989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基礎理論研究課題怎樣建立科研檔案 | 1988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蛇毒磷脂酶A2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| 1988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外源基因的酵母表達系統研究 | 1988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蛋白質和多肽的酶促合成 | 1988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2'-5'三聚腺苷酸受體的發現等 | 1988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尿素氮的尿素酶----谷氨酸脫氫酶偶聯試劑盒研制和應用 | 198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昆蟲免疫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| 1988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孕酮誘發卵母細胞成熟機制的初步探討 | 1987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兩棲類胚胎發育中的細胞連接 | 1987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小鼠惡性畸胎瘤的研究 | 1987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蛇肌果糖1,6二磷酸酯酶研究 | 1987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| 198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 | 1987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2 |
| 組織培養技術在中藥材地黃中的應用 | 1987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3 |
| 甲狀腺素(T4)固相放射免疫檢測技術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農作物遺傳操縱新技術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丙種新的蛋白酶抑制劑的發現及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促性腺激素釋放素(LHRH)及其類似物(LHRH-A)的合成藥理和臨床應用的研究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2'-5'寡腺苷酸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等重要生物功能的研究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的重組痘苗病毒疫苗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一等獎 | 1 |
| 凝集素研究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雌激素受體識別染色質上位點的研究 | 1986 |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家蠶軟化病病原的鑒定及抗病毒品種篩選 | 198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亞型表面抗原基因順序及其基因組成順序測定 | 198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RNA序列分析技術的建立----蓖麻蠶后絲腺體甘氨酸tRNA及與SRNA全核苷酸順序的測定 | 198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毫微秒脈沖熒光計 | 198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TGLL-18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| 1985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人體惡性胸膜間皮瘤系SMC-1的建立和生物學特性 | 1985 |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2 |
| 防老劑D致癌性的動物實驗研究 | 1985 | 國家科技進步獎 | 三等獎 | 1 |
|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| 198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我國第一例植物雙聯病毒的發現和分離 | 198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亞型基因組的克隆和限制酶切圖譜 | 198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中國蝮蛇蛇毒中舒緩激肽增強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8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DLL-3大容量冷凍離心機 | 1984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微量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| 1984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DLL-3大容量冷凍離心機 | 1984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THZ-82型臺式恒溫振蕩器 | 1984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采用辣根皮生產高純度辣過氧化物酶新工藝 | 1984 | 國家發明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人肝癌細胞膜相關胚胎抗原的研究 | 1983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有尾類胚胎表皮傳導電活動與分化的關系 | 1983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一等獎 | 1 |
| 酵母質粒的結構、功能及其基因表達的研究 | 1983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液面法超聲全息成像研究 | 1983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結晶天花粉蛋白及其抗早孕 | 1983 | 國家發明獎 | 二等獎 | 2 |
| 人胰島素原C肽的人工合成及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| 1983 | 國家發明獎 | 二等獎 | 2 |
| 促性激素(HMG) | 1982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大白菜灰心病病原鑒定和診斷 | 1982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口蹄疫研究 | 1982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一等獎 | 2 |
|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研究 | 1982 | 國家自然科學獎 | 一等獎 | 1 |
| 蓖麻蠶核糖核酸基因的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圖譜 | 1981 |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石油酵母代飼料的安全性研究 | 1981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一等獎 | 1 |
| 人胰島素原C肽合成及放射免疫測定 | 1981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蓖麻蠶絲腺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一級結構的測定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BGV-213酶法報警器固相酶片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胰島素分子B22位精氨酸可以被門冬氨酸所代替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家蠶細胞質多角體病毒復制機制的研究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某些植物病毒診斷及防治研究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綠豆胰蛋白酶抑制劑結構功能的研究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高純疫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生產 | 1980 |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上海工業生產白地霉C3株安全性的實驗研究 | 1980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 | 1980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固定化細胞制備6氨基青霉烷酸新工藝 | 1980 | 國家發明獎 | 三等獎 | 2 |
| 天花粉蛋白的引產原理進一步研究 | 1979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二等獎 | 1 |
| 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肝癌研究上的應用 | 1979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甲狀腺的放射免疫測定及臨床應用 | 1979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三等獎 | 1 |
| 固定化5-磷酸二酯酶生產核苷酸新工藝 | 1979 | 國家發明獎 | 三等獎 | 1 |
|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胰島素結構與功能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琥珀酸脫氫酶的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甲種胎兒蛋白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中3'-端8核苷酸七磷酸的合成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人工合成多肽激素用于家蠶催產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3,17-β棕櫚酸雌二醇防急性放射病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生化試劑和生化藥物的研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BGV-601酶法偵察管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肌肉與肌肉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酶法快速反應動力學理論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分離檢測核酸蛋白儀器的研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核苷酸類物質的生產和應用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植物病毒病的研究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固相片段縮合法合成胰高血糖素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谷氨酸發酵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核苷酸類物質在農業增產上產應用 | 1978 |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家蠶混精雜交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人體肝癌細胞株的建立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卵母細胞的成熟受精和人工單性生殖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胚胎誘導和分化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正常肝信使核糖核酸對癌細胞的“逆轉”作用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十六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2 |
| 離體培養的人體肝癌細胞株的建立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甲胎蛋白在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和普查中的應用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脂肪的保存(一號科研任務)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治療肝炎新藥----維丙胺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“紅眼病”病毒分離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中期引產藥----天花粉針劑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尸細胞及核酸保存程度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五種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的合成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鼻咽癌病毒病因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啟東肝癌防治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2 |
| 人工合成胰島素工作組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胰島素結構功能及作用原理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琥珀酸脫氫酶的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甲種胎兒蛋白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3,17-β棕櫚酸雌二醇防急性放射病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人工合成多肽激素及其在家魚催產中的應用(一室)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BGV-601酶法偵察管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16核苷酸的合成-3'端八核苷酸七磷酸的合成(二室人工合成核酸組)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一號科研任務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內源性嗎啡樣物質與針刺鎮疼的關系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啟東肝癌防治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中期引產藥--天花粉針劑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尸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江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古尸研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肌肉與肌肉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?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生化試劑和生化藥物的研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1 |
| 脊髓灰質炎(小兒麻痹)活疫苗的研制 | 1978 | 全國科學大會獎 | / | |
| 家魚人工生殖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內分泌激素不平衡誘發腫瘤及其組織化學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在小白鼠誘發原位鼻咽癌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乳牛卵巢機能失調的激素治療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酵母酶促合成核苷酸衍生物及其機能的一些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寡聚脫氧十三核苷酸,十核苷酸的人工合成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抗EB病毒抗體的檢測診斷鼻咽癌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天花粉蛋白引產原理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棉酚抗生育作用原理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工礦癌癥調查與方法學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1 |
|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胰島素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琥珀酸脫氫酶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生化試劑和生化藥物的研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甲胎蛋白的研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BGV-601酶法偵察管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人工合成多肽激素及其在醫藥溝漁業畜牧業的應用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谷氨酸發酵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分離檢測核酸蛋白儀器的研制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核苷酸類物質的研究生產和應用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 |
| 固相片段縮合法合成胰高血糖素 | 1977 | 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| / |